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秋天是干活的季节。十一长假对于大部分城里人来说是出游的假期,但是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来说,十一长假是用来干农活的假期,所以在我们那里,十一又被称为“麦秋假”。十一假期时候,很多在城里打工的托尼、彼得、玛丽、杰西、安吉拉都坐上了拥挤的火车,回到农村去做农活。笔者和他们不同,不是因为我没有英文名字,而是我没有抢到火车票,所以只能开着单位的车回家。
我生活在北方的一个小农村,村里的邻里都很勤快,尤其是到了秋收的时候,大家都是早出晚归的干农活,尽快将田地里已经熟透的农作物收回家,因为熟透的农作物在地里放置时间较长的话会坏掉,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优秀的工具车来运输了。
现在农村收秋的工具车主要有三类,第一类比较有年代感,可追溯的时期也比较久远,它就是传统的马车。马车是使用动物来充当动力,有用牛的,有用马的,牛车和马车有点像是柴油车和汽油车的区别。但是发展到现在用骡子的比较多,因为骡子性情温和,耐力也比较出色。不过现在即使在农村也很少使用这种车了,传统马车逐渐被现代工业产品所替代,但它至少承载过几代人的回忆。
第二类就是农用拖拉机,拖拉机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农田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,那坚毅到硌牙的身姿,那宽大的车斗,那咆哮一般的“突突”声,再加上澎湃的动力以及宽大的轮胎,不知道成为了多少老少爷们的“梦中情人”。在30年前,有一台拖拉机,你就是全村最靓的仔,在当年拖拉机也是婚庆用车,其抢手程度不亚于现在的S级。
在农村这种可分离式拖拉机比较多,因为它相比于三轮的“三马车”和手扶拖拉机应用场景更加丰富,春天时可以耕地、播种,秋天时安装上车斗,瞬间变身成收秋小能手。
第三类是电动三轮车,电动三轮车虽然装载能力以及多功能性不如拖拉机,但是它胜在操作极其简单,简直是男女老少皆宜。传统的马车和拖拉机,一般都是男性才能驾驭,而电动三轮车不论是女人、老人甚至是孩子,都能够轻松驾驶。电动车的缺点也比较明显,动力较弱,装载能力较差,充电时间长。
电动三轮车更偏向于女性使用,因为其操作难度极低,在我们那里几乎是家家必备,不论是走亲访友还是上街买菜都非常适用。电动三轮车用起来比较方便,但是去年在一次大集上,有三四辆新电动车被偷,现在再骑电动车去公共场所需要有人看守,凭空降低了用车便利性,不得不感叹一句人心不古,世风日下。
以上三种农用车笔者家里都曾使用过,但是今年收秋却并没有使用它们,而是使用我开回家的皮卡车。皮卡车功能性很强,但是在用车环境极其复杂的农村保有量却很少,因为它的售价相对其他农用车较高,现在的皮卡车就相当于一百年前的大马车,三十年前的拖拉机,很拉风,但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消费得起的。
以往一亩地的花生需要用两台电三轮车花一天的时间的才能收完,因为电三轮装载能力有限,而且跑一两趟就需要充电,充电时间也比较长,往往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再次投入使用(两三个小时并不能充满)。而今年因为皮卡车的加入,半天时间就收完了这块花生地。
第二天去玉米地收玉米杆,在农村玉米杆是重要的燃烧材料,烧火做饭都是离不开它。早晨时候天有些阴沉,并且伴有微风,天气预报也说了有小雨,如果开其他农用车的话,今天的行程肯定是要取消的,但是我们有皮卡车。
往年收这块地的时候一般是开拖拉机,因为这段路程较长(电动车在装上东西后续航里程也会降低,所以路程远的话很少使用电动车)。拖拉机因为超强的装载能力和多用途性,在农村很受欢迎,也是当前农用车的主力车型,但是它的舒适性真的让人不敢恭维,坐上它,你根本感受不到路面的震感,因为最大的震感来源于它本身。而且拖拉机脱困能力也比较差,田地里随处可见几十公分深的坑,不出意外那就是拖拉机“挠”出来的。
开着皮卡收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,笔者以前开皮卡跑过高速越过野,虽然也很刺激有趣,但是相比于用皮卡来干活少了一些满足感。皮卡相比于其他车型有着众多的优势,它的用途还可以更加广泛,只希望各种政策能够对皮卡友好一点,让皮卡车能够更好的展现自己的优势。
点赞
收藏